欢迎kk体育园林艺术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400-888-8888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电话:400-888-8888

手机:13588886666

邮箱:admin@ccnoblift.com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kk体育5号


行业新闻

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根基

  • 作者:[db:作者]
  • 发布时间:2024-01-08
  • 点击:7

【深入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

作者:周向军(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这一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支撑。认真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深刻内涵和精髓要义,进一步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美丽的中国贡献力量。

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观点

客观实际的变化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而客观事物的存在发展规律则是辩证唯物论原理的核心要义和方法遵循。毛泽东同志秉持辩证唯物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根据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概念。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要义和思想基础,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唯物论底蕴。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始终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扎根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特点,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特殊地位,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制定方针政策时,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实际。我们必须秉承“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理念,积极探寻具备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提出的理念、设计的机制、部署的战略和提出的方略,都是基于实践调研的基础,贯彻实事求是原则而形成的。

在加强生态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方面,即全面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探求和掌握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实地考察调研,针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优势和短板,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与此强调实事求是这一重要原则。关键在于求是,即要探求和掌握生态建设的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只有严格遵循科学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维,即既要按照规律办事,又要勇于创新和创造。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生态保护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以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维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性和统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所有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性,这种矛盾性引起了事物的不断运动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深刻认识矛盾、剖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相互统一,并将二者运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正确回答和处理了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相互统一,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属性和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深入思考了如何把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可绿水青山,不必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依靠高水平的保护,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这些重要论述,善于采用矛盾分析法,巧妙地从对立面寻找共同点,阐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明确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财富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是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关键所在。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并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这些关系包括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以及“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其中,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处理好这些关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对于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这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战略性举措。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维系“绿水青山”的天然样态和价值潜力,发挥其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效能,铸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而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就要树牢系统观念,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视角出发探索新的治理之道,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知行合一的认识论特征也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特征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和实践的检验作用,并在不断实践中进一步发展理论,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实践是证明思维真理性、现实性和力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思维的此岸。”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展现了知行合一、求真务实的理论品格。

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扬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蕴含的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生态哲学思维和方法,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和借鉴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重大转变:从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从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从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例如,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3%,实现连续下降;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这些成就举世瞩目,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知行”贯通是关键和重点。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全体人民,而个体之间思想悟性、实践禀赋、道德素养不同,对思想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存在差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强调生态文明理论教育和生态文明制度机制在开展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思想观念层面的绿色教育、积极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以及强化制度机制层面的刚性设计、密织*严格*严密的法治体系网,确保思想上的真“知”与实践中的真“行”逻辑融通、契合统一。

唯物史观的要旨是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力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型形式,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伟大事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为中心,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与深厚的人民感情。

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心是*重要的政治。我们应积极满足人民群众的期望与需求,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态产品,让人民获得更加美妙的生态环境。”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主线,不仅在思想理论的内涵阐释上体现,而且在鲜活生动的实践中得到彰显。我们党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积极推进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重点解决群众健康受损环境问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在美好生态环境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以人民为依托,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生态文明是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建、全球合作的事业,需要广泛凝聚人民共识,增强人民主体意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形成积极阳光、文明健康的全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具体而言,在思想层面上,我们需要深入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理与知识,让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实践层面上,我们要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推广节能、节水用品和绿色环保家具、建材等,推动绿色低碳出行,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再生产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终由人民来评判。我们的一切工作*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实惠,生活更加美好。在生态领域,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标准就在于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否让民众真切感受到生态获得感与幸福感。只有全面解决和满足人民所想、所急、所盼的现实问题,我们才能获得人民的广泛认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本文是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001”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01日第11版)